當今天我們身處在台灣,理所當然地會有對這片土地產生情感與認同,也很自然的稱自己為「台灣人」,並以此為傲。

博客來書局

但,當走出這個舒適圈,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時,遇到來自博客來世界各地不同華人,大家有著不同的口音,操著南腔北調,聽似雞同鴨講,但我們真真實實的是說著同一種語言,而這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最珍貴的寶物——中華文化,代代相傳,盼能在我們這一代繼續傳承。

直到我走出舒適圈

十九歲以前,對於大陸的認識大多來自於祖父祖母、新聞媒體、社會課本或是社會輿論上。每每提及大陸,浮現的代名詞可能就是「反共思想」、「落後」、「黑心食品」、「狼性」、「觀光客」、「經濟起飛文化素質低落後……等。在台灣的我們總被教育要避談這種敏感話題,避免挑起紛端,以至於我們對陌生又好似熟悉的地方越來越遠。但,直到我走出舒適圈,看到的竟不是台灣有多優越,而是為自己的不足及無知感到羞愧。

小時候每當清明掃墓,家族成員們就會從世界各地回家,一起對著漳浦劉氏祠堂團拜,當時的我不能理解我明明就生在台灣台中,為什麼會有「漳州漳浦」的字樣呢?我們又是為什麼會在這裡,那這樣我到底是哪裡人呢?是台灣人還是大陸人?

直到長大後,在清華校園接觸到來自大陸各省的陸生,在日本打工換宿遇到的大陸朋友們後才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。19歲時我給了自己很不一樣的夏天——打工換宿,一句日文都不會說的我就這樣背起行囊,離開台灣踏上旅途,出發。在民宿的生活,遇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旅人,聽著他們的故事,就像環遊全世界一樣的過癮。

其中有一次印象非常深刻,至今那個場景仍常在腦海中上演。一天傍晚,來了幾個大陸的背包客,玄關門一開,傳入耳的是流利的北京話,每在異鄉聽到熟悉的語言總覺得格外的溫暖及親切。我隨即從英文切換到中文頻道帶他們認識民宿。當我一開口,他們也露出驚訝的笑容說:妳也是「中國人」?

不要局限未來可能

我當下愣住了,因為從來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,心裡糾結不已扭打成死結,我該說是嗎,還是不是,我的祖先好像是但我是嗎?我結結巴巴的回說:這個……我是台灣人。

這時,對方也愣了一下,面露疑惑,空氣瞬間凝結,尷尬的氣氛環繞在我們一步的距離內盤旋不去。直至下一個客人進門,打破了沈默。

直到他們在民宿的最後一晚,我們一起下廚談心,這是我第一次吃到真正道地的北方麵食,聚在客廳喝著手作的台灣美食——珍珠奶茶。起初,依然尷尬連說話都語帶保留,深怕他們會像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們口中說的「共匪」一樣,對我們不友善。

傾聽他人聆聽自己

後來經過深度交流,我發現自己大錯特錯,真不該有這種先入為主既定的觀念,而局限了自己的可能性。他們非但友善而且非常喜歡台灣,且對於我們的社會氛圍感到羨慕不已。他們形容,台灣雖亂,但亂得很自由。聽著他們分享著自己的家鄉,說著大陸內地在經濟起飛之下的衝擊,新一代的年輕人的文化思想,創新脫俗勇於冒險。透過聊天的過程,了解到兩岸的異同。為我們存有的民主感到慶幸,卻同時為生在台灣的我們,還在找尋尋常生活種的「小確幸」感到擔憂。

後來,每當夜深人靜我總會想起這句話,我是哪裡人?後來我終於懂了,我是台灣人,也是中國人。我生在台灣,同時流有著中華文化的血統,而中國式的思想帶領著我成長。

若想要了解一個文化,沒有任何方式比親身經歷更加切實深刻。現在年輕一代,也就是戰後五十年的我們有了更多的想像。

靜下心來,傾聽他人的聲音也聆聽自己的心聲,這是一種無形的語言,能打破之間的隔閡與心牆。沒有了上一代的恩恩怨怨,想想我們可以如何攜手共創共榮我們的大中華文化,以黃皮膚黑髮絲,寫下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新詩篇。

(旺報)


088F617874C057FD
arrow
arrow

    qic80my22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